云隙随笔

书评 |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发布于 # 文学影视

上一本《桶川》后劲挺大的,所以当看到作者还有一本书后就光速加入书单了。首先,不可否认,也毫无争议的是,清水洁是一位伟大的记者以及作家。这本书总的来说也是还不错的作品,但个人感觉不如上一作。

从叙事视角上来说,《桶川》的叙述主体是学生和作者,而《足利》更侧重受害人家长与被冤枉的凶手。从事件发生时间上来看,《桶川》是实时跟进以及作者亲历的事件,而《足利》是被时间尘封的冤案,缺少了一种直接的紧张感。另外,从纪实目的上来说,《桶川》是一次为被害人鸣不平的完整记录,中期笔锋直指当地警察局但是视角上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执法机关,而《足利》的核心关注点就是司法体系的现有弊端,不论是死刑执行还是司法程序,并且考虑到事件悬而未决的固有属性,对嫌疑人以及司法的叙述都有一种克制。

这本书的叙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外一本虚构的社会派推理《消失的13级台阶》,其中对于死刑、冤案、判决的探讨异曲同工。尽管作者在书中说了“不反对死刑”,但还是能看出他认为冤案代价太大而坚决的废死立场,而《消失的13级台阶》有一种贯穿始终的报应主义立场,作为对比阅读也还饶有趣味。

阅读到书籍中部,看到作者描述他与“鲁邦”的接触,我一度以为事件就快要像《桶川》一样收尾了。我相信戛然而止的结局让很多读者也为之失望,也能看到作者在面对庞大机关的无力感。这种令人不适的不完整,或许也正是纪实所传达的这种真实的沉重感——《桶川》更像是一次机缘巧合下的奇迹。

但是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定的突兀感,这是我在《桶川》中完全没有察觉甚至觉得是优点的,即比例有点太大的“文学性”。我觉得这直接的区别在于,《桶川》全书都是一种弱者向世界抗争的声声呐喊,这种文学性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推波助澜感。但是《足利》更像是在真空中的呐喊,看得出来作者很卖力——但是却又无法掀起波澜。 另外,这种文学性,在某种意义上增添了剧情的波折程度,但是对于纪实这个严肃文体本身并没有什么帮助。比如:

我离开座位,朝电梯走去。按下电梯键的瞬间,如同按下了引爆开关。

这句话读起来像是赴汤蹈火的超级英雄电影画面,但是放在一个压抑的叙事中,感觉就有些违和。当然这种形式也可以解读为“鸟鸣山更幽”,只是我个人从阅读偏好上会更喜欢一种连贯的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