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隙随笔

所思所想 | 深夜

发布于 # 所思所想

刚换了新工作,又是一个人从仅开了 一排灯的大办公室迈入寻常的深夜。10点的公司健身房甚至也还有2个人,还依稀听到一个私教说他11点还要去带一个字节下班的人健身,无尽的夜幕中似乎总点缀着些许飘零的过客。

孤身深夜加班总还是会一点点低落的,但是我记忆中画面感最强的两幅画面还是:在上海时,凌晨加完班穿过城中村依然带着烟火气的烤串车后翻过紧闭的小区大门;以及在英国时,午夜穿着洞洞鞋抱着电脑从图书馆出来,踏着一路的薄冰在完全没有路灯的街道上漫步,周遭的树林萧萧声伴着寒风仿若四面楚歌。

但是若要问我在这些景象中有何感受?我倒几乎感受不到所谓的悲从中来,甚至是戴着耳机一路听着喜欢的说唱歌曲在寒风中有节奏感地垫步行走。回家后还可以吃点夜宵,晚会游戏,看看喜欢的电影,夜幕某些方面来说反而是一种舒服的保护。基调上也挺想我很喜欢的《蓦然回首》,忧伤和喜悦像是被画笔均匀搅拌的调色板,最终产出的是一种动态的平静。

image.png

我悲伤的时间很少,但是我自然也不认为这是什么特殊之处,并且我也自知自己绝非斯波克式的稳定情绪。因此我将这种心态理解为是缺少经历——缺少一些特别热烈的情感,以及一些特别悲伤的过往。

当好朋友突然说要离开我所居住的城市时,我经历过几次这种突然的空虚感。这种热闹之后的人去楼空的寂寥感,绝非夜色或绵雨这种自然环境所能带来的。比这种更难受的,是在习以为常的日常中突然被抽离出去的某种情感,这种失去的情感往往还是持续性的。

如果说从过往的这些经历中有什么感悟,那我的感想还是挺正面的:

  1.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即便不是出于对人或物的尊重,就算是纯利己主义也应该如此,毕竟失去后的感受不一定是自己能够适应的。”舒适区“这词其实挺有迷惑性的,它的重点不是”舒适“而是自己”可改变“,或者说当你认为某种行为属于舒适区时那它本身就已经有改变的可能了。而有些真正舒适的事物,自己从未想象过会失去,这才是潜意识级别真正的舒适区。
  2. 既然自己不容易悲伤,或者说自己心情可以很大程度维持在一个还不错的水平,那就不妨多主动给朋友们带来一些正向的情感传达。我很佩服那些在哪都像”小太阳“一样的人,很多时候我看到他人反馈不够正向时就会放弃一些情感输出。但其实我自己完全不丧,并且理论上没有人不喜欢开心愉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