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所想 | 关于设定系推理作品原则的思考
定义
设定系:具有非现实现象的作品。可以是超自然的灵异鬼怪,也可以是某种当前世界没有的科幻概念。
推理:不仅是狭义的推理(侦探)小说,而是涉及读者/玩家推理活动的作品。做题解谜、密室逃脱这些都是推理。
设定系显然可以没有任何推理因素,而推理也可以不需要任何设定系元素。但是二者叠加的话,就是某一种微妙的组合,把握得当可以被称为神作,而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深渊。
相关作品参考
- 超自然+推理 《名侦探的献祭》 《无人逝去》
- 科幻+解谜 《钢穴》《我,机器人》
- 伪科幻+推理 《克莱因壶》《象首》
- 超自然+推理游戏《Return of the Obra Dinn》《Type Help》《逆转裁判》《命运石之门》
个人设想的原则
- 设定的规则和边界需要明确
- 不能在不留下任何疑点的前提下,隐藏虚假的线索
一、设定问题
我在一些设定系作品下面,看到最多的吐槽是”我本来期待一个正统的传统本格,结果怎么是一个超自然故事”?
这种吐槽很常见,比如本来期待一个推理结果根本不是推理而是纯文学,本来期待一个严谨解答结果揭底是什么”这个人身体异于常人可以折叠180度”、“这个头正好飞到了另一个人身上然后巧妙的接头成功了”。这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读者根本没有了解作品是什么范畴,另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作者没有提前定义好边界。
那么,什么是好的设定呢?以机器人三大定律为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读者在一看到这三行,就可以立刻明白:
- 设定的规则是这三条
- 设定的边界是机器人,别的物种没有这个设定
在如此清晰划分的规则和边界下,阿西莫夫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尽情发挥,创作出兼具想象力与合理性的作品,读者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思考,也不会对最终的答案感到突兀。
但是,这个原则无疑会面临一个问题: 如何自然的交代设定的规则和边界?
一些作品试图营造一种从零探索的未知感,这种设定就难免渐进获取而非一开始就全盘展示。这种做法合情合理,只是在最终解谜前,理应提供了完整的设定,而非解答一半之后再吃书补设定。
同时,因为有对读者完全未知的设定,设定出现后的引导是很重要的。需要让读者/玩家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比如《Return of the Obra Dinn》中的回溯秒表,玩家玩个几次后就彻底明白机制了,学习成本极低。
二、伪线索问题
这本身算是后期奎因问题的一个分支了,但是又有一点区别,因为早期推理在十诫的范畴之下都不存在超自然设定。而有了超自然设定之后,一个非常典型的情况就是:讲述者自己的第一视角是有设定加持的。
比如自己掉 SAN 值近乎疯狂导致眼前所见非实,又或者自己不是人类而是某种另外的物种导致的认知偏差。
因为只要是设定系作品,那可能性就是无穷多的。这种情况下,应当提供足够的疑点让读者可以质疑,同时对可能性减枝让读者不至于选择困难。